政策解读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徐光春作重要指示 李成玉作重要讲话 陈全国作工作部署
本报讯 (记者 李晓玮 朱殿勇 田宜龙)2月19日下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这是党的十七大之后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安排我省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传达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关于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省“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成玉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副省长徐济超,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出席会议。
会议宣读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新农村建设、艾滋病防治驻村帮扶工作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队员,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和省级农民致富能手的决定,并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颁奖。
徐光春在关于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省“三农”工作的有关讲话中指出,胡锦涛、温家宝和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河南的“三农”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来河南考察、对河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南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到重心不转移、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松劲、扶持不减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三农”大好形势,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转移农民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徐光春指出,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温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考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把思路理清、把规划定好、把政策用足、把工作落实。必须把握三个工作方向、四项原则和六个工作着力点。把握好三个工作方向,就是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农”发展。二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要全面发展“三农”大好形势。这几年河南“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这一形势,统筹兼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使其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并最终把成效体现在农民生活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上。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重心不转移。就是把“三农”工作放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不动摇、不偏移,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改革不停顿。要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三是发展不松劲。只有真正把农业发展好、把农村建设好,真正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扶持不减力。今后,我们要始终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经济发展、财力增加的同时,不断地增加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把握好六个着力点,一是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粮食生产这个基础稳了,“三农”问题才能解决好,中原崛起的根基才能牢靠。二是以产业化发展为先导。更好地解决河南的“三农”问题,必须坚持把产业化发展作为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必须稳步扎实推进,以此为抓手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使之与城镇化一起构成实现中原崛起的驱动双轮。四是以转移农民为重点。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而要让我省近7000万农民富起来,根本问题还是要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五是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保障。(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今后必须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六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徐光春强调,做好我省“三农”工作,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始终不渝”。第一,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决不动摇。这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问题。随着我省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目前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我们必须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站在中原崛起的高度,始终不渝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第二,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决不动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耕地连年减少,粮食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不仅满足了近亿河南人自己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向省外输出200亿斤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今后几年粮食稳定增长、保障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第三,始终不渝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决不动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尽快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如果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不好,近7000万农民的小康问题就解决不了,这不仅影响到河南实现中原崛起,而且还会影响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近年来我们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继续大力实施好“五个一”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始终不渝地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决不动摇。解决全省近亿人民的民生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好近7000万农民的民生问题。我们要用大力气、下硬功夫,切实把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广大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徐光春强调,我省粮食产量连续跨过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个台阶,连续两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进一步保持粮食稳产高产难度很大。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必须充分发挥七个方面的重要力量。一是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力。我省粮食产量之所以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威力,推广了一批优质品种。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确保全省良种普及率不断提高、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推广,努力实现靠良种提高粮食产量、靠科技增加种粮效益。二是充分发挥产业的支撑力。如果没有强大的食品工业作支撑,带动粮食生产,河南就不可能成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要继续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使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有力、更强大。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力。要切实稳定粮食价格,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把粮食市场、食品市场信息特别是价格信号及时传导给农民,使农民更好地实现增产增收。四是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力。要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五是充分发挥改革的创造力。要按照市场规律,在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经营组织上下工夫,拿出具体办法,推出具体措施,将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六是充分发挥基础建设的保障力。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为粮食生产提供更为强大的保障能力。七是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住发展经济这个首要任务和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贯彻落实好现有政策,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李成玉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他指出,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连续迈上800亿斤、900亿斤和1000亿斤三个大台阶,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2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农民收入连续4年实现较快增长,连续2年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过去的五年,不仅是我省历史上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最快的时期,也是我省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一轮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我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省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农业已成为河南全面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李成玉进一步指出,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高度重视支农惠农政策落实,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支撑,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高度重视形成“三农”工作合力,坚持在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始终不放松农业生产,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当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省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既是农业农村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李成玉指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组织形式社会化、产业经营一体化。我们要顺应趋势,加强引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此,一要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标志,要通过加大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农业生产的适度回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建立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三要不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中介服务等面向农村的第三产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四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逐步引导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李成玉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要突出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多方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项目区建设成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先行区。要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搞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71个县优质粮食基地建设步伐。要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三年内完成我省纳入全国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二要切实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这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今年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责任,多方增加投入,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三分之一的村庄完成建设和整治任务。
三要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项工作目标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务必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各地要超前安排,抓住春季植树造林黄金季节,早行动、早布置、早落实,打好今年林业生态建设这场硬仗。
李成玉最后强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大力营造“三农”工作的良好环境。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政策,一项一项督促检查,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全省农村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确保农业和农户贷款明显增加,确保涉农信贷投放比例明显提高,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力度明显加大。要积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
陈全国在讲话中强调,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实现了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省“三农”工作的好形势、好局面,是我省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年份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真抓实干,同时也离不开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的要求,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认清形势,突出重点,以确保千亿斤为目标,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导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优异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省辖市市委副书记、主管副市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摘自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