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全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来源:县新农办督导组 作者:县新农办督导组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215下午,我省召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长李成玉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主持会议;副省长刘满仓就省政府指导这项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省长助理何东成出席。

李成玉在讲话中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是我省今年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及早起步,抓好落实,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李成玉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立足河南实际贯彻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精神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着力点。下力气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李成玉全面、深刻阐述了当前我省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所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新时期我省农村加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农业和农村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好机遇。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投入欠账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决定了“三农”问题仍然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最大难题和挑战。近年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我省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乘势而上、奋发有为,着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李成玉进一步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从今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庄,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村庄布局科学合理,建筑整齐美观,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规范,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人均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二类村庄,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布局基本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整洁、宜居的村庄;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三类村庄,实现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其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及异地搬迁扶贫,村庄建设按规划展开,基础设施状况整体明显改善,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变,村庄管理明显加强,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

李成玉要求,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要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加快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二要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连锁超市建设。三要着力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要搞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搞好农村污水治理,搞好村庄绿化,完成1万个村镇的绿化美化工程。四要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要合理调整村庄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鼓励利用村内现有房屋和场地,改建成村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超市、计生站、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尽量不占或少占新的土地。

李成玉最后强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建设整治环境和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县、乡两级政府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要切实承担起领导、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分片包干,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强村委会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二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要加强规划编制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统筹安排好住宅建设、农田保护、农村社区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布局。

三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要切实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坚持做到对农业投入增长的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四要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协商和决策,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使建设整治活动真正成为一项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

五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农村建设整治活动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拓展思路,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整治模式,采取先易后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建设整治活动。省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不搞平均分配,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办法,对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工作进展快、整治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和倾斜。

省交通厅、农业厅、水利厅和洛宁县、邓州市、新乡县在会上作了发言。

摘自《河南日报》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