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白秀娟
白秀娟,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范县城关镇中学教师,河南省家庭教育指导师、濮阳市演讲朗诵学会会员。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农村基层教育十余年,默默耕耘,用博爱的奉献精神,描绘五彩的教育人生;用创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师德得到了学生家长给和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师博腕”“河南省优秀辅导老师”“濮阳市模范班主任”连续两届的“濮阳市网络教育先锋”,“濮阳市优质课一等奖”“濮阳市演讲比赛一等奖”“濮阳市诗歌朗诵三等奖”“范县十大杰出青年”“范县十佳最受欢迎教师”‘范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 连续多年被评为“范县模范教师”等。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师德的深刻内涵。
一,大爱无言,爱心连着深山苗寨
爱是教师的天职。爱生如子、爱班如家、爱事业如生命的白老师更是有着一颗博爱之心,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由于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较多,她像妈妈一样经常为贫困孩子购置鞋衣,冬天给住校生买来防冻膏,被学生亲切的称为“老师妈妈”。她数年来一直坚持带领学生捡废品,讲环保,把卖废品的钱积攒起来买成奖品奖励给进步生。她不但爱学生,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爱,虽然她和她的学生都不富裕,但是多年来她带领学生坚持资助湖南湘西永顺县朗溪乡的苗寨失学儿童刘玉娇。刘玉娇生活在湖南湘西的大山深处,闭塞贫穷是对大山最好的诠释,露天简陋的校舍,褴褛的衣衫,渴求知识的双眼,深深打动了她和她的学生。所以,她发出了“我和大山心连心”的资助倡议。在她们教室的门后面有一个铁盒子叫“爱心传递”的信箱,她让孩子们把买零食的钱攒下并写清原因投到“爱心传递”里。一角,五角,一元,零零碎碎的钱币渐渐的在“爱心传递”里积累起来。”钱多吗?钱并不多,这是爱,是爱在流淌,爱在延续。这样既改掉了爱花钱的坏习惯,还教会了孩子要用爱心来对待每一个人,让他们明白了奉献也是一种幸福!她的爱心传递心系着苗寨里的苗家小姑娘,如此的创意真是独特而感人。
二,心灵驿站,沟通润泽孩子心田
作为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每天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能随时发生。为加强师生交流,她在班里设立了名为“心灵驿站”的信箱,让孩子们把心事写成信放在“心灵驿站”里,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心灵驿站”,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得知学生之间闹矛盾后,她及时调节;得知学生想家了,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得知学生上课听不懂,帮他们找原因。这样的心灵交流与沟通给孩子们和她都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和快乐更是滋润了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网海漫游,幸福孩子,成就自己
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以那里的条件,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农村孩子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信息社会的多彩,为了实现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愿望,一个月工资不足一千块钱的她,决定自费给学生买一台电脑,省吃俭用小半年才攒够。用她的话说“只要孩子喜欢,我吃再吃半年咸菜也值得。”她利用电脑在班里开设了电影课,音乐欣赏课,新闻评论课等。这小小的屏幕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无限惊喜,为她们的课堂增添了无限的精彩,也为农村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精彩的窗口。
电脑不仅精彩了课堂还快速的促进了她的成长。面对网络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行走模式,课余充分利用网络学习,注册加入“国家新教育实验”、在网络世界里虚心向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学习。她在校讯通建立的个人教育博客,现已有博文四百篇,推荐博文近一百篇。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师博腕”,河南省“书香班级优秀辅导老师”,连续两届的“濮阳市网络教育先锋”等。她还带领全县老师写博客,让农村教师们在网络世界里交流经验,互励共勉,在范县教育届掀起了一股新教育之风,推动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勇往直前,硕果累累,收获灿烂
“教而不研则浅”,教学中,为了打造民主快乐的语文课堂,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认真进行“学练探延”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总结教研教改成果和教学经验。在濮阳市第四届优质课大赛中凭着优秀的表现获得一等奖。她是路桂荣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对知识永不满足,潜心向名师学习。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她做作为新上任的副校长,在学校大胆提出“阳光育人工程”,先进的育人理念填补了学校乃至范县教育中以精神引领文化育人的空白。她的创新管理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突破。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她微笑着写下希望,擦去成绩。面对荣誉和鲜花,她没有陶醉,没有松懈,依然茹苦自励、矢志不渝地拼搏在教育的第一线。她说:“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在蔚蓝的天空下我不曾气馁,因为我拥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我愿在这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实现自己不尽的追求,无悔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