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技术

如何预防水稻穗颈瘟

来源:濮阳日报 作者:濮阳日报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3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以穗颈瘟危害性最大,且突发性强、流行快、损失重。穗颈瘟主要发生于水稻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由于水稻抽穗初期叶鞘松弛,穗颈部位比较幼嫩,表皮硅质化程度低,稻瘟病菌很容易侵入发病。染病后,最初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穗颈节坏死,植株输送到穗部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甚至绝收。
   水稻穗颈瘟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等穗颈坏死而出现症状时,再防治已晚。因此,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在做好叶瘟防治的前提下,于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施药预防。今年因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菌源充足,有利于水稻穗颈瘟的大发生,我市水稻叶瘟病发生较重。广大稻农要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及时做好预防。
   预防穗颈瘟应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若施药时阴雨天较多,应抓住降雨间隙抢时喷药,以免错过预防适期。同时,稻农要注意购药质量,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不要使用质低价廉的复配(混配)制剂,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单一制剂,确保防治效果。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