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范县
范县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
范县辛庄镇毛楼村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李红忠 摄 |
![]() |
范县冀鲁豫边区纪念馆铭记历史 李红忠 摄 |
![]() |
丰利石化生产线开足马力 李红忠 摄 |
![]() |
小龙虾养殖带富村民 常玉国 摄 |
![]() |
范县绘就幸福美景 薛善才 摄 |
□赵振杰 薛善才 石名扬 李红忠 宾扬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范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32年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范县是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区,素有“钢铁濮范观”之称。边区的党委、行署、军区及报社、银行、医院、学校、兵工厂长期设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和生活,成就了这片红色土地“华北小延安”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范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范水儿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改天换地的豪迈情怀、感天动地的艰辛付出,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范水华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工业主导、农业固基、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的工作思路,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着力打造“创新强县、产业强县、文化强县、生态强县、和美范县”。截至目前,范县共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百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项目为王
以工业强县富民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范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丰利石化入选河南企业100强、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盛源集团牵手中国石油,共同建设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我省首家进口原油保税仓库在范县投运,预计每年新增加进出口额5.4亿元,利税7000万元;鑫业润滑油脂成为国内最大的润滑脂产销基地,产量位居全国第二;药玻产业实现中硼硅技术突破,药玻集团上马在即;可利威化工、诚信石化、远东化工等1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坚持创新驱动,范县积极融入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推进该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强化“亩均效益”,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拳头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打造了一批支撑范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业航母”。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4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3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氯代异氰尿酸、戊二醛、丙烯醛生产基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树牢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范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首席服务员制度,18名县级干部定点联系57家企业,50名优秀科级干部“一人一企”精准服务,用“真服务”换企业“真满意”。县委、县政府领导主动联系民营企业,指导企业组建商会加强自律、抱团发展;搭建培训平台,带队外出考察,参加浙大等高校培训,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将才帅才”。积极争创新时代全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中敢于真担当、提供真服务、搞好真创新、交到真朋友,构建良好的企业家成长生态,让企业在范县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夯基护本
以稳定“三农”利民
范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范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0年粮食总产达38.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按照“一带三区三基地”的规划布局,全县连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扎实推进省级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大力实施彭楼灌区引黄入鲁、邢庙和于庄灌区节水配套等项目,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荣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21连冠。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范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六优四化”,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农业“五大产业”茁壮成长。据统计,范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5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达2.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规模化养殖场达到34家,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全县大力招引龙头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牧原、闽丰、家合等产业龙头达到49家。
持续扮靓农业名片。“范县大米”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1个,认证面积34.8万亩,居濮阳首位。“都市生态”莲子、“黄河之莲”莲藕两个品牌成功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中原美范”家喻户晓。“乡村大世界丰收中国走进范县”“范县大米上央视县委书记代言范县大米”“县长代言范县小龙虾”“小龙虾美食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活动擦亮范县特色名片,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同时,全县逐步完善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产业链,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践行宗旨
以增进福祉惠民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范县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城乡融合步伐加快。按照“北提升、南扩展、东拉动、西扮靓”的思路,范县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十三五”期间该县新改建农村公路528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范台梁高速、范莘公路全线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大力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63万名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范县民生投入年均增幅8%,每年兑现十件民生实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持续推进“气化范县”、集中供暖,404个村用上天然气,72个居民小区1.4万户群众实现温暖过冬。颜村铺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五彩黄河”“最美荷花季”等乡村旅游名片越擦越亮,《“糊涂”县令郑板桥》荣获省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现代豫剧《驻村第一书记》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生态环保持续加压。范县完成拆墙透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四水同治”,范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效果初显。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期间,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累计下降28.9%、28.6%,优良天数濮阳第一;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5%。
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范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万余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疫情防控持续保持“零确诊”“零疑似”,牢牢守住人民生命健康线。全县新改建中小学和幼儿园54所,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
加强党建
以初心誓言安民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范县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范县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一创双优”和“三讲三提高”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升,人大、政协、群团、人民武装等工作百花齐放,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范县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全省试点工作,实现“5个100%”目标,“五个统一”经验在全省推广。坚持“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敬老增合力”,做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不断增强新“两委”班子战斗力。以“五星党支部”创建为抓手,深化“三面红旗”争创工作,引入常态竞争机制,激发农村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力。成立农业产业链党委,通过党的活动服务产业发展,直接带动5.7万余名群众增收。实施百名优秀村支书持续培养计划,组织100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分批次到浙江大学、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头雁”领航能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驰而不息优化作风。范县党员干部坚持底线思维,发扬“三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坚定信念、担当履职。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严”的主基调,聚焦作风和腐败问题,发挥以案促改作用,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家风教育,着力打造家风家训教育馆,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持续开展村(居)巡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