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述红色故事 凝聚奋进力量

此间曾著星星火——大名七师

来源:濮阳党建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直南地区有一个被誉为地下党校、革命摇篮、直南革命策源地的“红色七师”——“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十多年里,七师为直南各地党组织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为直南地区早期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名七师创办于1923年,1937年因日寇侵占大名而停办。建校伊始,以谢台臣校长为首的广大进步师生,高举五四运动爱国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旗帜,提出“以作为学”的教育方针,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926年,中共豫陕区委委员冯品毅在校任教期间,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927年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长谢台臣和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全部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来校任教,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到1930年上半年,全校师生员工中,有100多人成为中共党员、共青团员,连同“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革命力量占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还多。这些学生党员积极在周边20多个县的农村、学校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革命的火种在直南大地上越烧越旺。

大名七师建校15年共招收了16个班,915名学生,其中有24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40多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有41人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100多人成为厅局级领导,5人成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20多人成为著名专家、学者,为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军政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宋任穷等亲临七师校址,瞻仰了谢台臣先生纪念碑后,称“谢台臣是革命教育家,七师是一所革命的学校”。如今在昔日的大名七师校址上已经建成大名七师革命纪念馆,七师的革命影响和谢台臣等同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前进。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