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范县
河南日报:范县濮城镇: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王映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马鹏宇本报通讯员李红忠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乡村振兴战略在濮阳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将发生哪些喜人变化,记者在田野间采撷鲜花和露珠,探寻濮阳乡村振兴的新故事、新气象和新动力。
“出来喽,以后的日子就指望你们了!”6月6日,在范县濮城镇罗楼村,濮润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礼勇一边拉网一边看着网兜中的小龙虾念叨着。
张礼勇退伍后一直在外做化工贸易。去年10月,他按照镇政府推广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注册公司,与村里的集体经济合作社一起,将村里流转出的453亩土地全部承包养殖小龙虾。
“六七月是小龙虾的旺季,每天大概能出产500斤左右,算起来收入不错。”张礼勇表示,他先期投资190多万元,共投入种虾4600斤,还种植了有机水稻、桃树、梨树、杏树等。罗楼村还将陆续投建酒店、民宿等,打造集采摘、垂钓、美食、住宿于一体的旅游村庄。
近年来,濮城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树立“寸土变寸金”理念,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打开“致富门”。
“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濮城镇党委书记刘灿营说,该镇工业产业基础较好,目前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2家,2018年工业产业税收达900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濮城镇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投资500余万元在罗楼、毛营2个村流转土地620余亩发展小龙虾养殖,投资2800余万元建设5个香菇基地和4个双孢菇基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亦是濮城镇的一抹亮色。近年来,该镇建成万人以上大型社区3个,以村庄为单位的小型社区10余个。2018年以来,共投资1400万元为51个行政村改善村容村貌,投资750余万元为40个村建设“游园、菜园、花园”。此外,该镇每年还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投资建设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濮城镇将继续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刘灿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