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豫出彩·行之变】郑州机场让河南与世界越来越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9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前言: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思想,新气象,新作为,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标,新辉煌……

  来到戊戌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新时代,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新蓝图。

  4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40年卧薪尝胆谋发展,40年艰苦奋斗沧桑巨变;40年锐意进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与时俱进彰显中国力量;40年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中国贡献;40年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对于河南来说,一带一路、高铁、城市群、航空港、生态、新农村、古村落、新农合、一卡通……熟悉的关键词跃然纸上,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改革开放40周年的荣光,更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崭新气象。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我们坚信,中原会更加出彩,中国梦就在眼前;奔跑吧,河南,加油,中国!

  大河网礼赞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豫出彩——中原谱新篇 今朝更好看》,今天推出【豫出彩·行之变】第四篇——郑州机场让河南与世界越来越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通讯员 施书芳)机场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的发展水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标志着郑州航空业发展的新纪元。但在新郑国际机场之前,提到郑州的机场,就不得不说燕庄机场了。这是新郑国际机场的前身,也是属于老郑州的历史记忆。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机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78年,军民合用的郑州燕庄机场,年起降飞机只有5607架次,年旅客吞吐量也不过39810人次,1995年,燕庄机场年起降飞机11174架次,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16万人次。

  据记载,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从1万人次增到100万(1995年)人次,用了近20年;从100万人次到1000万人次(2011年),用了16年;从1000万人次到2000万(2016年)人次,只用了5年。如今,在客流高峰,每天有约8万名乘客在此抵离。

从跟跑到领跑郑州机场客、货运量成为中部机场 “双冠王”

  如今的郑东新区CBD,高楼林立,车流如织,一派繁华景象。在上世纪50年代,这片区域还是连绵起伏的沙丘,郑州最早的机场——郑州燕庄机场,就曾建在这里。

  1956年,郑州燕庄机场扩建完成开始营运,为军民合用,不过那时候的吞吐量小得可怜。改革开放后,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燕庄机场的航线开始增多,业务也繁忙起来。

  1984年,河南省、郑州市把新建郑州机场作为发展省会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着手新机场建设的论证、选址等筹备工作。1992年10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新建郑州薛店民用机场,地址在郑州市新郑薛店乡,后改名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1997年8月28日,地处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河南,以极大勇气建成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四周挂满红枣的枣园见证下,顺利通航,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近21年。21年来,郑州机场用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沧桑巨变:累计运输旅客超1.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252万吨;近年来,运营管理创新持续保持同类机场领先优势,从跟跑型机场者逐步走向领先机场。

  特别是十八大(2012年)以来,郑州机场砥砺奋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9221万人次,占20年旅客吞吐总量的62%,货邮吞吐量189万吨,占20年货邮总量的75%。其中到2017年7月,郑州机场完成客运量1353.5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完成货邮量24.8万吨,同比增长8.5%,郑州机场客、货运量在我国中部机场首次实现“双冠王”。

      以货运带动客运跳摘桃子踏出“郑州路径”

  民航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作为河南民航业的排头兵,看大中原的经济发展,郑州机场是一扇最好的窗。

  2011年12月,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后,机遇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铁冲击等诸多困难同时摆在了决策者面前: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航空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作用,让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重要决策:按照“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的“三为先”战略方针,把郑州机场构建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

  由此,一条被航空业界誉之为“郑州路径”的新发展模式开始逐步在我们面前呈现。

  一个内陆机场,不是先发展客运,而是优先发展货运,不少人对此疑虑重重,但是,省委、省政府的果断决策确保了“郑州路径”生动实践始终在正确道路上续写辉煌。

  5年来,郑州机场客货运规模发展迅速。货邮吞吐量由2012年的15万吨提升到2017年的50.3万吨,跻身全球50强行列,其中国际和地区的货邮量34万吨,增长22%,创2014年以来新高,占河南省进出口总值的4成以上,居中部地区之冠,货邮量稳居全国第7位;旅客吞吐量由2012年的1167万人次提升到2017年的2430万人次,客运首次与货运同时站上中部机场第一。

  “空中丝绸之路”平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提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让郑州机场这个连接中国内陆地区和世界的“空中桥梁”首次扬名国内外。

  2012年,在郑州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为 7 家、全货机航线 11 条、通航城市为 15 个 ; 短短 6 年间,三个领域的数字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在郑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为 21 家、全货机航线 34 条、通航城市为 37 个。而郑州机场的行业位次也由第 15 位提升至第 7 位。

  目前,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34条,通航国家18个,国际通航城市27个。卢森堡货航于2014年6月15日开通了首条郑州至卢森堡货运航线,承运货运量由2014年的1.5万吨增至2017年的14.7万吨,年均增幅达113%。

  2017年,共有19万架次的航班在郑州机场起降,50万吨的货物就是通过这些航班进出郑州机场,并向国内分拨,而在这些货物中,民生用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高。据河南省机场集团的统计,在郑州机场2017年总货量中,货物品类达到22大类,种类达到了200种,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93种,以手机、游戏机、品牌服装、鲜切花、冷链生鲜货物等民生生活品最多,其中鳝鱼等活体物品总货量2588吨,郑州机场海关监管生鲜进口货物2.6万吨,增长57%,生鲜物品共缴纳关税1.64亿元,增长了61%。郑州机场正逐步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和转运枢纽。

  4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正式出具批复,同意郑州机场飞行区指标由4E升级为4F,至此,郑州机场正式跻身国内最高等级机场俱乐部,成为全国第十二个4F等级机场,这表明,郑州机场可保障A380、B747-8等F类最大型航空器正常运行。

      打造全球航空货运枢纽“再出发”

  现在,郑州机场每年全货机的起降架次由五年前的3400架次提升到8000多架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可独自完成全货机全流程的操作,包括超大、超重货物、活牛、长颈鹿等活体动物的保障任务。

  今年 6 月,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河南省政府编制的《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发布并将逐步实施,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货运为主的战略规划,规划将郑州机场战略定位为全球航空货运枢纽、现代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航空物流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及中部崛起的新动力源。今年 7 月,9 家大型国际航空企业与河南省签订了合作协议,欧洲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知名航空企业与郑州机场签订了加密货运航线、开辟客运航线的合作意向。

  据河南省机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郑州机场将持续提升智能化通关效率,完善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实现在线交易和报关报检等功能,打造航空物流数据枢纽;加快智慧通关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在冷链、快邮件等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通关优势。

  到2025年,郑州机场将实现四跑道高效运行,基本形成南、北货运区协同发展的货运保障体系,建成T3航站楼。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有望突破300万吨,形成10条以上国内快线和国际区域快线,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达40个城市以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300万人次。郑州机场将成为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综合)枢纽,航空货运、客运吞吐量进入全球前列。客货分离,高效运行。实现“航空+高铁”联运服务,4小时联运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形成以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为核心的客运地面交通网络,30分钟通达郑州市区,1小时交通圈覆盖郑州大都市区。

  斗转星移四十载,如今的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比翼齐飞,多项指标跻身国内前列,并屡屡创出“郑州速度”,作为河南重要的开放窗口,郑州机场架起了中原融入世界的空中桥梁,进一步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未来,一个崛起的综合交通枢纽可期可观,必将带动中部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踏实实干的中原人,必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让郑州机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