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遗址

党史遗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8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范县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活动较早的区域之一。从1932年建立第一个党组织起,许许多多的优秀范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封建、反压迫、求解放,前赴后继,用鲜血谱写了红色革命史。先辈们在范县的革命活动,留下了许多遗址和遗迹,为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范县兴建了一些纪念设施。但历经风雨沧桑,许多遗址和遗迹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为加强对我县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根据上级党史部门的部署,2010年3-5月份,我县以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织人员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了普查,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对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作出部署后,我县高度重视,县委分管领导亲自过问此事,要求全县有关乡镇党委、县直有关单位党组织积极配合,与县党史部门一道,扎实做好全县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采取先由乡镇、部门调查摸底,在县内革命遗址基本摸清后,再由县委党史部门与乡镇、其它部门的同志一道,逐个遗址上实地核实、登记、拍照。到5月底,整个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二、革命遗址总体概况。我县这次普查到的革命遗址共5个,分别为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段君毅故居、濮县惨案纪念碑。分类情况为:(1)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个,为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个,为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革命领导人故居1个,为段君毅故居;纪念设施1个,为濮县惨案纪念碑。(2)形成于上世纪初的1个,为段君毅故居;形成于上世纪30-50年代的4个,为濮县惨案纪念碑、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3)革命遗址占地面积和保护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2个,为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在400-1200平方米的3个,为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段君毅故居、濮县惨案纪念碑。
三、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1)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所有权属国家的有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濮县惨案纪念碑;属私人的有段君毅故居。(2)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的使用单位为范县文物管理所的有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段君毅故居;使用单位为范县濮城镇敬老院的有濮县惨案纪念碑。(3)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保存较好的有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一般的有晋冀鲁豫野战军李桥渡口处遗址、濮县惨案纪念碑。(4) 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损毁较为严重的有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段君毅故居。(5)本次普查的革命遗址中的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濮县惨案纪念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较好,其余的散落在乡村,由于对其历史了解人越来越少,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容乐观。
四、目前存在的的问题。一是部分革命遗址知名度不高,没有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之处于听之任之的地步,有的甚至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渐渐消失;有的虽然得到了开发,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正在遭受着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二是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许多群众历史知识缺乏,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意识淡薄。加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许多革命遗址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三是党委、政府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极少投入资金用于革命遗址的维修和保护。四是管理体制不畅,不利于维修、利用和开发。
五、几点建议。 革命遗址是党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不久的将来即会遗失殆尽,这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弘扬革命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为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新闻媒体等宣传渠道,加强对革命遗址的历史意义及现状进行报道和宣传,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的意识。
    (2)加强协调,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有效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尤其要从法律层面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在组织上、制度上、财政上保证和落实对革命历史文物、旧址、旧居的保护,使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统一管理,加大投入。指定专职部门对革命遗址和遗物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要加大经费投入,拨出专款,对革命遗址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
                           中共范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