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名趣谈

齐鲁分化台村史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5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齐鲁分化台村史

 

周姓是分化台村人数最多的一姓,是齐鲁分化台上大圣人周公旦的后裔也是轩辕黄帝的正脉子孙,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长于姬水故改姓姬,相传大约四千多年前,黄帝从西部率部沿黄河东下,首先在山西南部战胜了炎帝并与之联合,沿途征服各部落,行至目下的冀鲁豫平原,与蚩尤展开了大战,那时蚩尤部落使用的兵器是铜铸,大大的超过了黄帝部落所使用的石器,又传蚩尤会喷雾,使对方失迷方向,所以打了几仗黄帝失利,所以黄帝了解了对方的战术,发明了指南车,又学会铸铜改变了兵器以应尤为大将擒杀蚩尤于目下的台前县东,并葬于此墓高约十米,传说目下每逢节日有紫气从墓中喷出似乎怨气不消。

黄帝在齐鲁大地定居后,制定了天文历法,按四时气候种植不同的庄稼,又协同史官仓颉发明了象形文字,人们才不用结绳记事,元妃嫘祖又发明桑蚕教妇女织网,人们才不穿树叶和兽皮,炎帝则发明百草治病,为百姓解疾病之苦,所以我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就因为二位圣人祖先,给我们留下伟大功绩。

                      

巍巍炎黄五千秋、丰功伟绩至今留。

指南开通航海路、桑蚕至今遍九州。

百草疗病功无限、亿万人民穿丝绸。

案头青吏千万卷、炎黄功德居上头。

 

 

 

 

 

 

 

 

 

 

 

 

 

(一)我们的故乡

 

问我故乡何处寻、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居住在何处、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大儿子朱建文在南京即了帝位,是为惠帝,但很快被他四帝推翻,是为成祖建都北京,年号文乐,经过多年的变乱加之洪水泛滥,人民死伤大半,尤其是鲁西一代芦苇遍地也多出响马,明初开国副元帅常遇春的家眷,从此经过被响马所劫,常遇春大怒便带了数万大军血洗山东,所以范县一代及于变成了无人区,到了永乐年间天下太平,怎能叫这片土地荒芜,是想从山西迁民,但人民故土难离,多躲起来,于是官府想了个办法:不愿移民者限三日内到洪洞县大槐树底下登记,可以不迁,不料这是个骗局,也真起了作用,到了登记那一天果然有数万农民来到,突然四周来了大军把他们围起来,个个上了绑绳,强迫移民两旁大军押解,如果想大小便必须报告官兵,解开绑绳,所以“解手”这个名字便因此传到现在。传说当时大家今后仍想重返故里,便将小脚指剪为两瓣,以证明自己是大槐树下的人,所以我分化台的人小脚指仍为两瓣,在我们家谱上也有记载。

思故乡(一)

人到异处思故乡、中华儿女念炎黄。

问君故土在何处、山西洪洞是故乡。

      (二)

凤凰思故巢、蛟龙恋旧渊。

河南虽云乐、家谱传千年。

      (三)

离开洪洞七百年、西望太行泪不干。

若想翻山探故土、老鸹窝下是家园。

      (四)

故土洪桐隔重山、欲寻故土如登天。

祖国飞跃在今日、一日胜过几千年。

太行脚下穿铁龙、云端飞机似火箭。

欲探故土如咫尺、朝发暮至何须难。

 

 

 

 

 

 

 

(二)齐鲁分化台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武王姬发统一天下,即位镐京,封同母弟周公旦(周氏始祖)于鲁,定都曲阜,封吕尚于齐定都淄博,周公旦大圣人也,有才如崇山之高,不可测量,有德如东海之水,一望无际,他制定中华民族民间的各种礼法,如敬天地孝父母,睦乡邻,至今这些礼法仍在民间广为传用,并称为周礼,他贵为相国,仍谦恭下士,经常“一饭三吐哺、三浴九束发”,因此天下名士望风归之所以五百年后孔子尊为先师,依其著作,删诗书定礼乐。

太公望(吕尚)大军事家指挥周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周朝定鼎后武王尊为师,周吕二公实为周朝两大柱石,虽有齐鲁封地,却留镐京辅政,但又恐齐鲁相邻,后代有疆土之争,以损二公声誉,所以在大清河西岸筑高台一座,并会盟于此,并勒石以记之,会后代子孙永守信义,闻有大殿一座,已被黄沙淤于地下,尚可掘出砖瓦尚待考古者发掘。

诗    曰(一)

东风吹去旧尘埃、千年明珠又现身。

吕尚兵法安天下、周公诗礼定乾坤。

一台分开齐鲁界、二公典定中华魂。

为使宝台显光彩、还须周吕两家金。

       (二)

宝台一片草萋萋、小庙两旁石碑立。

周江二公空流泪、考古来者惆怅归。

沉睡千年分化台、堪与盟台共比美。

还望慕名来访者、慷慨解囊千古题。

 

 

 

 

 

 

 

 

 

 

 

(三)分化台村的周郭陆三大姓

 

分化台的周郭两家都是山西迁来的,相居上百年,亲如一家,听说曾有一家姓鲁的居住,自从常遇春血洗山东后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可是按封建说法周郭两姓作邻居不好,定相克,但是也无有办法,在村东边两华里有一个周堂,住着一户姓陆的,也有二三百亩地,周姓想把他请来住在中间,俗话说隔陆如隔山,但是请不来,到清朝雍正年间,范县田中玉中了进士,当了县官,他的女儿嫁到陆家,按俗礼新媳妇进门来三天下厨房,但是官家的小姐不会做饭,难的落了泪,过了几天回到娘家大哭,田中玉说你回婆家后看看附近村上有无卖地的,咱要上二三百亩另立门户,再买两个丫环做饭不就妥了吗,田小姐回到婆家后一打听分化台有卖地的,周郭家听说后十分欢迎,于是帮她买了二百亩地,并把周郭中间划出一片宅子请她盖房,这样一来田家小姐也安心了,周郭两家也避免了相克,真是一举三得,所以分化台周郭陆三姓同居了三百年是分化台的老户,这位田小姐死后也埋在村后,只可惜没有石碑,找不到哪个是他的墓。

诗曰

农家新妇实难应、县官小姐双泪倾。

分化台村另立户、周郭两姓鼓掌迎。

(四)分化台的古迹“羊角店”

 

在分化台村西约一华里有个鲜为人知的古迹“羊角店”,在三千年前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都招募人才,楚庄王礼贤下士天下闻名,有志之士望风归至。

在分化台村西的大路旁有三间草房闪烁着灯光,路人左伯桃行至此见天色已晚,推门进去,见一男子约三十岁上下正在灯下读兵书,墙上还挂着一口宝剑,像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经询问此人姓羊名角哀,在此开店,经谈论方知羊角哀满腹经纶,是个怀才不遇之人,伯桃大喜但恨相见之晚,便结为兄弟,伯桃说明自己是往楚国去求官的,角哀欣然愿与同行,第二天舍了小店携带干粮及防寒衣服,往楚国而去,行至梁山道上天降大雪,百里内又无人烟,而所带的干粮只够一人两天之用,而所带衣服单薄并难走出雪地,于是伯桃便对角哀说:兄弟,你才智胜我,又年轻力壮,我把棉衣脱下,并嘱咐角哀到楚国得官后再来埋葬自己,角哀再让时,伯桃已经冻僵,角哀大哭一场,草草葬了伯桃,自己到楚国去了,到了楚国庄王很爱他的学才封为大夫,这时角哀向楚王哭诉了仁兄自己冻死赠衣食之事,楚王也很感动,给了他一些银两,并派几个人一同到梁山去葬埋伯桃。

角哀领人到了梁山厚葬了伯桃,入夜伯桃托梦言道此处不妥,西边是荆轲之墓,他骂我是冻死鬼占了他东边,你应将我迁到别处去,第二天角哀到了西边果然找到了荆轲的坟,指着大骂欲掘之,但是这里是荆轲的故乡,他刺秦王事败身亡后,族人念他忠勇故将遗骨盗运于此,欲掘此墓族人不依。入夜伯桃又来托梦,言弟呀你扎十几个纸人手执兵器入夜,我再与他决斗,角哀照办入夜果有喊杀之声,但入夜又来托梦,说弟呀,仍不顶用,他仁兄高渐离协助,角哀闻言大怒曰他有仁兄相助,难道你没有吗,兄长不必怕他,我到阴间助兄打败他,第二天修表给楚王,说明原因令随人带回,自己便自刎而死,入夜雷雨交加,喊杀之声震十余里,第二天荆轲墓已裂,墓前树已拔起,众从人大惊,将左角二人同葬于梁山西边黑风口下,并立“二义碑”春秋以祭之,并言二义当在桃园兄弟首位。

诗曰(一)

分化台西喜相逢、结为生死二弟兄。

为战强魂洒碧血、义比桃园留美名。

    (二)

黑风口下摆战场、惊魂又被二鬼伤。

至今风雨交加夜、似闻三鬼又争强。

    (三)

羊左英名载青史、结拜之处无人题。

每过台西瓦砾堆、怎不令人泪悲泣。

(五)分化台抗清英雄周咸阳

 

清朝顺治年间满族入主中原,强迫中华男子留辫子,汉族反对不知被杀了多少人,范县地处三省边界又兼芦苇冲天,也出了几个反清英雄,分化台也有一人名叫周咸阳,身材高大,两膀有千斤之力,使一口大铁刀重一百二十斤,舞动如飞,村西芦苇中出了一匹野马见人又踢又咬,人不敢近,周咸阳知道后制服了野马,当做自己坐骑,并且经常去牧马,村分化台上有一口大铁钟,重约千斤,他牧马时提着当牧马桩,附近兑王庄上又有兑龙兑虎二弟兄,是飞毛脚,可以日行千里和周咸阳结为生死之交,有几移歹人想到村上抢掠。都被杀的大败,从此许多人不敢来犯,并和范县(古城)西关的梁岷结为一移共同抗清,清朝震动几次派大军来剿,具被杀回,后来退守榆林头,坚守二年之久名震山东,这口铁钟可惜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运动中给当废铁卖了,现在有个制石重360斤还可以找到。

诗  曰(一)

千年古钟是宝藏、抛入铁堆炼粗钢。

盛世欲寻无价宝、何处寻找伤断肠。

       (二)

民族英雄去抗清、战功卓若何铮铮。

可叹未写家谱内、青史欲载难寻踪。

(六)周庆君冒死救谢婴

 

分化台有一户姓谢的,他老家本是老范县城内人是怎样迁到分化台来的呢。

谢家本家住老范县(古城)城内清广绪二十年,洪秀全的太平军已打到濮阳范县一带,并占领范县城里,谢家本和丁家有夙仇,据说杀过丁家的人,这时丁三爷当了太平军的一个头领,借此机会怎肯放过,于是决心要把谢家杀绝,这天将城内四门关闭,带人去杀谢家,这时分化台的周庆君老先生正在城内,听说此事后,赶紧跑到谢家,这丁家领人已走只啥得谢家横尸满院,到了房内见被子下面有一个四个月的婴儿,未被杀于是解皮袄将男婴藏好走出往南门而去,这时南城门已关,周先生干净取出五两银子送给看门的太平军,说有事要出去,请求放出,二门人开开城门,周庆君仓皇逃出,过了南关外的金堤河,再说丁三爷又回去一点尸体少了个男婴,听说刚才来了个周先生心知不好快派两个人带刀去追,走到南关,见周庆君已经走远,只好回来,这个男婴长大后就在分化台住下来。

诗曰(一)

乘乱灭门报夙仇、不料又将男婴丢。

劝人别做杀人事、你知何时祸临头。

    (二)

甘冒生死救男婴、一场大德怎报清

不图回报积阴德、村上代代留美名。

 

 

 

 

 

 

 

 

 

 

 

 

 

 

(七)婴儿归宗

清光绪二十五年,范县大旱一年未下过雨,田中颗粒未收,又兼政府腐败不顾百姓死活,所以百姓只有四处逃荒要饭,分化台有一家贫民姓周名茂为,也实在在家无法度日,于是两口携带五个月的婴儿,到山东唐邑县去讨饭,走到唐邑县也实在饿的走不动了,只有将这婴儿抛在路旁,两口逃活命去了,过了八年唐邑县又遭荒,分化台来了一家姓王的灾民,两口还带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住在车篷里,时间长了和本村妇女不断扯家常夸他的孩长的好,妇女嘴里藏不住话,便说这孩子是她八年前在路旁拾的,这件事传开了,村上有一个叫周庆宾的老者平时仗义施舍威信很高,听说这件事后十分惊讶说这是八年前周茂为丢的孩子,必须要回,周氏的子孙决不能姓王,他家养八年了,咱给他这八年的粮食,他家拿不起由我全部拿,王家若不同意,咱家就打官司滴临盆(那时无验血技术只有持婴儿一滴血和他亲母一滴血滴在同一水盆中,如果是亲生儿,血将会合併在一块),王姓无法,只好将孩子留下,拉着周庆宾所给的三千斤粮食走了,目下这个婴儿在分化台发展二十多口的大家,并且都有作为。

诗  曰

未免饿死抛婴息、想念娇儿日夜啼。

天赐良机得重逢、相聚团圆在故里。

(八)先祖周公里显圣

 

这是1942年9月27日的一天,豆子刚割光,日寇便对这个号称华北小延安的范县进行了一次残酷的大扫荡,分化台是冀鲁豫边区八分区的后勤部,号称乌克兰,颜村铺号称莫斯科,日寇对这两个村庄是不放过的,一大队日军到分化台进行烧杀,一大群妇女被日寇在汉奸的带领下紧追不放,这时逃到分化台上天已经黑了,也无处可逃,只好藏在台上小庙内去听天由命,可是鬼子和汉奸追到台前只见眼前一片乌黑不辨东西,听见鬼子汉奸说明明妇女们跑到这里怎不见了,没办法只有回去。

妇女们跑到庙里后,见一老人坐在门旁说:孩子们别害怕,鬼子是找不到你们的,到了天明却不见了老人,事后才知道这是先祖周公旦显圣来救他这群蒙难的儿女。

诗  曰

治国安邦有奇才、成神千载护家来。

为使儿女脱浩灾、一阵迷雾护宝台。

 

 

 

 

(九)姜子牙显圣

 

公元1998年10月已是初冬天气,北风怒号在分化台村西的大路上有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抱着一个周岁的孩子,眼中含泪紧急的走着,原来这个男孩得了一种病,浑身发烧不进饮食,夫妻二人求了几家医生都无计可施,没办法只有回家等死吧!这时忽然见一个老头,已白发苍苍,老者忙问:你们去哪里,二人道,这孩子得了怪病,几个医生都说没治,回家等死呗,老头说:叫我看看,老头摸了孩子的头又从脑中取出银针扎了几下,不料孩子竟哇的一声哭了,又说回家喝点水发发汗就好了,夫妻二人大喜忙问先生贵姓,老者说我姓姜就住在分化台。说完走了。孩子回家后,果然好了,夫妻二人备了许多礼物到分化台来谢先生,可怎么也找不到这位姜先生,最后才悟到这是台上的姜太公显圣,夫妻二人只好到庙里朝拜致谢。

诗  曰

四处求医皆无计、怀抱娇儿相对泣。

银针落下病魔除、姜尚显圣人称奇。

 

 

 

 

 

(十)羊角店传奇

 

1939年冬,鲁西的大局紊乱,国民党聊城专员王金祥驻扎在朝城一带,对外不抗日,对内则搜刮老百姓并镇压抗日武装,弄得民不聊生,农民纷纷外逃,有两个朝城农民逃荒到范县这天已天夕了,到分化台村西大路旁见有两间草屋也未点灯,上前叩门,里面有一中年男子应声而出,问了声客人何事,二人说天晚了想住一夜,二人便进屋坐下,但是主人连杯水也没让喝,谈起话来多是古代用兵习武之事,二人十分诧异而对目下混乱局面似乎一无所知,并对二人说我这房子多年未修快不能居住了,你俩到分化台请村上父老给我修修,说话间二人也累便沉沉睡去,一觉醒来二人竟睡在一片瓦砾上,二人大惊到了东边分化台一问大家都很惊奇,说那是羊角店故迹。

诗  曰

身葬梁山思故地、结拜小店挂心里。

英灵访故情何深、小店倒塌无人题。

 

 

 

 

(十一)在日寇眼皮下夺回耕牛

 

1942年10月20日,驻扎在开封的日本桑木师团对范县进行一次铁壁合围,我驻颜村铺的八军分区在司令员曾思玉的带领下早有觉察,迅速跳出包围圈,转向梁山一带敌占区作战,几天内拔掉敌伪据点十余个使解放区连成一片,想让日寇撤出范县,但日寇不顾这些,仍在范县烧杀抢掠,驻在分化台的是山井旅团,除了把粮食一车的拉走外还把耕牛一群群的牵走,意图彻底摧垮我抗日根据地,许多群众在县区干部的带领下以村不离村县不离县的命令下和群众一起躲在交通沟里,白天饿了一天到晚上扒几块地瓜,到附近没有鬼子的村上找锅煮煮吃,慢慢大家发现有许多牛还未运走,都拴在分化台村旁的汽车下面车上有鬼子看守,到夜深鬼子也不换岗,呼呼的睡大觉,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到半夜夺回耕牛,办法是:去几个人各执木棍监视车上的鬼子,下面几个人将牛解开牵走,这个办法果然不错,两三天夺回十几头牛,第三天车上一个鬼子醒了被监视的打了一棍,不料又惊动了一个鬼子,便开枪射击,大家在逃跑中周辉光膀子中了一枪,也忍痛跑进了交通沟。

诗  曰

子夜冒险夺更牛、痛击敌人恨心头。

警告蛮横侵略者、中华儿女难征服。

(十二)分化台的地雷战

 

1943年10月初3日,日寇对范县进行扫荡,敌人已驻在颜村铺一带,大家也十分警惕,一早便都跑到村外交通沟里,有一个叫冀小田的男子三十岁了,因事慢去一会,出村碰见日本汽车,车上的鬼子一枪将他打死在路旁,到了村里捉住了红军老范,因年龄大走的慢,未能走出村外,汉奸一听他是山西口音,知道是老八路,对鬼子一说立时被杀死在村西头柳行内,鬼子住在村上后吃了饭又到村外抓了许多农民,在人群中有一个八里庄叫三楞一的农民想跑,不料被两个鬼子追回,当众用刺刀杀死,并说谁再跑死了死了的,在人群中又找到一个青年留着平头发说是八路的立刻上了绑绳准备杀死,可能由于天色已晚未来得及动手,就把他连同这百余人关在一个三间屋里众人给青年松了绑,可是头发怎么办呢,幸好在屋里找到一个锛木头用的锛大家帮他将头发用锛一撮撮的割下,第二天两个鬼子提刀来找这个长发八路,但是未找到,是锛救他一命,一百多人关在一个三间屋里两天未吃东西也实在受不了了,第三天夜里冒险拉开门向四处逃跑,鬼子知道了乱开了一阵枪,也打伤了几个,在大家的扶待下总算逃了出来,鬼子在夜间也不敢出庄追赶,在分化台住了十多天,这天总算滚了,群众恨之入骨,当天铁铮区长带着人到村上慰问并送来了许多粮食,大家总算见到了亲人,中午有一队鬼子坐着几辆汽车满载粮食从中范庄前路过,铁区长领着区兵和群众将土制的地雷埋在汽车前面,一会汽车到此轰的一声汽车炸翻了,上面鬼子倒在地上受了伤,后面鬼子赶到用机枪向这边扫射,这边区兵也加以还击,并且也边打边撤鬼子追到分化台村西便将场里豆垛点着一场大火,使几万斤粮食化为灰烬。

诗  曰

烧杀抢掠何太凶、难压人民复仇情。

伟大中华不可污、日寇鼠窜回东京。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