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政策

范县:“稻鸭共作”构筑扶贫产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成柱 铭国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18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作者:魏成柱 蒋…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点击数:227 更新时间:2006-6-13


“能让贫困农民增收的,就是我们重点扶持的”

范县:“稻鸭共作”构筑扶贫产业

本网讯 (记者 魏成柱 通讯员 蒋铭国 ) 日前,在范县稻区乡,一项把“养鸭”与“种稻”联系在一起的新技术——稻鸭共作,在辛庄乡毛岗村首推成功后辐射到全县10余个村。据了解,这是在黄河稻区首次引进此项技术。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可生产无公害有机大米和鸭肉的项目,将作为一个扶贫产业在全县稻区中逐步推广,近20万稻农可享受到这一产业带来的实惠。
“稻鸭共作”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生态型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利用立体循环链条生产有机大米和有机鸭肉,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这项技术2000年由日本引入了我国南方稻区,并获得成功。去年,县扶贫办副主任姚再祥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考虑到全县有30万亩稻米品质待提高,稻田资源待开发,且稻区居住着全县2/3的贫困户。如何让这部分贫困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增产增收,关系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步伐。经组织有关人员详细考察,确认该技术适宜在该县稻区大面积推广。在县领导及市县扶贫、财政和辛庄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份从江苏镇江将“稻鸭共作”技术引进辛庄乡毛岗村,建起300亩基地进行项目试验,并将此产业推进分为“项目试验、基地带动、自由跟进”三个步骤进行,转变扶贫方式走产业化扶贫的新路子。
“稻鸭共作省工省肥,投资少,效益又高又快,这样的项目俺农民愿意干”,在全村带头搞起这一项目的毛新成说。由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全靠整天生活在稻田里的鸭子吃杂草和害虫,鸭粪排在田里就是上好的肥料,它不停地运动又起到中耕的作用。以往让稻农最为头疼的“浮萍草”,也被杂食性很强的鸭子当做“美食”消灭的干干净净。这里的农民都把它们称为“打工鸭”。现在300亩试验田的水稻已被订购一空,每公斤价值高于普通大米1元;鸭子也由放养时的0.1公斤,仅靠少量的饲料补喂,增重至2公斤左右,近日可全部销售完毕。承包了20亩稻田的赵玉阵一项一项地细算了算帐说,每亩可“轻松”增收五六百元。
“能让贫困农民增收的,就是我们重点扶持的”。主管农业和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张耀华说。稻鸭共作300亩示范田几乎每天都有四邻八村的群众自发前来参观,“打探”这一项目明年是否引到自己所在的乡村。对此,今年,县里已确定在6个稻区乡分别建立示范基地,稻鸭共作面积已突破1万余亩。同时,为推动稻鸭共作的产业化经营,还将成立集技术推广、种鸭孵化有机米和鸭肉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濮阳市江河生态产业开发公司”,为在全县30万亩稻田更大规模的推广稻鸭共作建设无公害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接上了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这一项目整体完成后,将成为该县最大的扶贫产业。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