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张绪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张绪斌

张绪斌,男,汉族,1962年出生,山东莘县人, 1975年参加工作,199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专学历,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四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奏员,濮阳市音协理事。现任范县文化馆业务馆长、“非保“中心主任兼四平调艺术团团长。

张绪斌同志工作踏实、热爱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常年工作在文化事业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具体从事音乐创作、戏曲伴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辅导,音乐培训等工作。在各方面工作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音乐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

 1、在戏曲音乐创作伴奏方面:

自1975年入四平调剧团至2012年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伴奏演出了50余个四平调剧目的音乐唱腔。参加各种演出6000余场。参加各种省市比赛汇演40余次,获的各种奖项30余个,充分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的艺术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3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青年戏曲大赛,担任作曲伴奏员,获团体奖。1989年在首届河南省企业文艺汇演中,获优秀作曲奖和优秀伴奏奖。1991年在第二届河南艺术节的演出中获重要贡献奖,同年晋京演出中获特等奖,并在中南海警卫局礼堂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1年在河南第七届小戏曲大赛中参演的《生日泪》获编剧、作曲、伴奏二等奖。2003年在河南第八届小戏曲大赛中参演的《母亲》获音乐创作、伴奏金奖。2004年小戏曲《黄妮》的音乐创作获得第二届濮阳小戏曲大赛优秀作曲奖、组织奖。2004年小戏曲《母亲》音乐创作还获得河南 “群星奖”。 2005年8月在河南省第三届艺术论文评选活动中入选论文《戏曲音乐的演唱与伴奏》获得了创作三等奖。2005年12月在首届河南省民间戏剧节演出中获优秀作曲奖和优秀伴奏奖。2006年在河南第九届小戏曲大赛中四平调小戏曲《杨三九还羊》音乐、伴奏获一等奖。2009年在河南第十届小戏曲大赛中,四平调小戏《选村长》音乐、伴奏获一等奖。

 2、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辅导、音乐创作培训演奏方面

1993年剧团瘫痪,调任文化馆工作至今。在这期间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水平,他把自己的专业技术运用于群众文化中。经常下单位辅导节目,机关,工厂,学校,单位,军营,农村等。极大地提高了范县群众文化的水平.组织范县大、中、小型广场文艺晚会上百场。组织参加了连续18年的范县春节文艺晚会和16年的正月十五民间文化表演活动。1987年举办范县首届成人音乐培训班,连续多期。1994年举办首届范县少儿音乐班。为范县培养和大专院校输送了几十名专业音乐人才和百余名业余群众文化骨干力量。1997年至2006间为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和范县新区小学教习了200余名二胡学生,极大地推动了濮阳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范县群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四平调剧团瘫痪的十多年中,多次组织四平调老演员、乐队伴奏人员,创作四平调小戏、器乐曲、歌曲等,参加省、市文艺调演.都获得了优秀成果。1992年在第六届河南民间音舞大赛中获银奖和铜奖。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欢聚在田野》特别节目中获优秀创作奖。 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濮阳市两届民乐大赛中均获二胡独奏一等奖。2002年创作的《斗鹌鹑》器乐曲在河南第八届民间音舞大赛中获音乐创作金奖。2005年十一月在濮阳市反腐倡廉歌曲创作评选活动中,创作歌曲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2011年7月参加河南省少儿艺术节,获得辅导一等奖。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方面

作为范县“非保”中心主任在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11个、确定县级项目60个。组织普查调查立项项目1002项。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60余万字。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四平调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命名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他同崔太先等一起创办了范县四平调艺术学校并出任教务主任和音乐老师,教授学生60名。三年后学生毕业成立了四平调艺术团,他带领学生到各地演出几百场,参加省、市各种展示演出十几场, 2009年参加河南县区剧团汇演获二等奖。2010年4月组织四平调,罗卷戏参加首届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获纪念奖。 2011年1月组织四平调,罗卷戏参加河南省“品味中原”展演获纪念奖。张绪斌同志在保护、发展,传承四平调艺术.繁荣范县文化事业,弘扬范县民族文化、促进范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1年-2005年连续5年获县先进工作者和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获濮阳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1月在河南省“非普”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文化厅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09年评为濮阳市优秀中青年人才。2010年被评为范县拔尖人才。2012年4月被推荐为范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