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范县800吨水中“小人参”俏销国外
本网讯 (记者 魏成柱 ) 日前,笔者在范县泥鳅养殖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的10吨水中“小人参”—泥鳅顺利通过了武汉水产研科所的无公害质量鉴定。同时,这批价值近20万元的泥鳅将通过青岛外贸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成为他们酒桌上的美餐。“泥鳅养殖状元”范县杨集乡罗楼村村民罗衍华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批泥鳅马上就能出口到韩国、日本,换回大把大把的外汇。”这一例证,是该县积极利用稻田、废弃坑塘和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发展泥鳅养殖业,使这一地区群众通过泥鳅养殖,走上了富裕路。
范县地处沿黄滩区,属黄河背河浸润区,境内引黄方便,沟、河、渠纵横交错。完善的水利设施、丰富的水利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该县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据专家介绍,该县可用于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泥鳅养殖的面积达20万亩,且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收入高6—7倍。近几年来,针对当前国际市场上泥鳅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的有利时机,该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泥鳅养殖,先后建立了10余家无公害泥鳅养殖基地和公司,在全县稻田积极推广泥鳅养殖,使泥鳅养殖很快成为该县产业调整的富民产业,从业人员逾千人。
据统计,该县每年通过连云港、青岛等地的外贸公司销往韩国、日本的泥鳅达800余吨,且通过泥鳅养殖、贩运、销售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富裕路。罗衍华是该县最有名气的“泥鳅养殖状元”,他养殖泥鳅已有10余年的历史了,5年前就投资20余万元成立了养殖公司,并从哈尔滨请来了技师,使得泥鳅养殖生意红红火火,目前,他的公司已发展到100余亩,固定资产逾200万元,仅泥鳅一项,他每年就可实现经济收入近50万元。杨集乡八里庄村村民郭朝华、唐春红等合资30余万元租赁了村20余亩闲置坑塘,进行优质泥鳅养殖,并按照黑鳅、青鳅、黄鳅等泥鳅的生活习性分别划塘配方、科学养殖,并以每公斤16元的“订单”保底价格,长期向韩国、日本、新加坡销售,年可获利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