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技术

科学防治是控制小麦春季病虫害多发的关键

来源:县科协 作者:县科协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目前,我省小麦已经进入生长关键时期,小麦病虫草害也进入高发期,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对于确保夏粮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一个阶段,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重点有哪些?如何进行科学防治?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河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吕国强。吕国强详细介绍了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的重点及防治办法。
一、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麦叶蜂、杂草等。(一)早控草害。对冬前未进行化除的麦田,于小麦拔节前施药进行化除。阔叶杂草发生田可选用噻磺隆、苯磺隆、2甲4氯等进行补治(10%麦镰每亩10克或10%巨鑫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发生田可选用 6.9% 骠马每亩 40~50 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二)3月中下旬以防治麦蜘蛛、纹枯病为重点,预防白粉病、锈病和病毒病。对麦蜘蛛达标田可选用0.9%虫螨克乳油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进行防治。小麦纹枯病发生田每亩可用5%井冈霉素100毫升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或12.5%禾果利30克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同时可兼治条锈病、白粉病。
二、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麦红蜘蛛、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一)麦红蜘蛛(200头/33厘米)用虫螨克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二)叶枯病、白粉病、锈病中任一种达防治指标时,即每亩用禾果利20~30克或百理通30克或三唑酮50~100克或志信星15~30克等防治,以后视病情7~10天用药一次。(三)抽穗扬花期,若遇连阴雨、大雾、重露等高湿天气,应立即组织大面积喷施多菌灵(每亩100克)、甲基托布津(每亩50~75克)、禾果利(每亩20~30克)对水45~75公斤喷雾预防。(四)根据对小麦吸浆虫发育进度调查,重点抓好蛹期防治,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每亩200~250毫升)制成毒土或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浇水。

[ 打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