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情简介
范县慨况
范县简介
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依黄河,北枕金堤,区位优势独特,是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沿黄线长达47公里。
西汉初置县,因范水穿城而过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是范姓、顾姓、秦姓、姚姓的起源地。古代晋楚“城濮之战”、齐魏“孙庞斗智”、“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子路负米”“芦衣顺母”“恣蚊饱血”等均发生在这里,现有丹朱遗址、闵子骞墓、范武子墓等文化古迹。“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五载,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千古佳句。范县先后开展板桥文化艺术节暨荷花节等系列活动,制作电视专题片《清风板桥》、拍摄46集电视剧《糊涂县令郑板桥》,板桥古镇建成投用,被命名为“河南省郑板桥文化之乡”。
范县是革命老区,1927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32年建立了范县最早的党组织——范县特支干事会和范朝濮联立乡师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范县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邓小平、刘伯承、段君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留下光辉足迹,被誉为华北“小延安”。战争年代,范县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参军参战,英勇杀敌,踊跃支前,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范县)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白衣阁)革命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县1987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2年被确定为河南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主战场。2020年2月26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范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郑板桥文化之乡、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等荣誉。
中文名称 | 范县 | 电话区号 | 0393 |
外文名称 | FanCounty | 邮政区码 | 457500 |
行政区类别 | 县 | 面积 | 617平方公里 |
所属地区 | 河南省濮阳市 | 人口 | 60.3万人(2021年) |
行政代码 | 410926 | 方言 | 中原官话 |
下辖乡镇 | 8镇4乡1办(筹) | 车牌代码 | 豫J |
政府驻地 | 范县板桥路118号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 | 地区生产总值 | 232.6亿元(2021年) |
著名景点 | 板桥古镇、毛楼生态旅游区、郑板桥纪念馆、中原荷花园、冀鲁豫边区抗日战争革命旧址、丹朱文化遗址、苏佑墓、闵子墓等 | 火车站 | 范县站(货运) |
县委书记 | 赵丽玲 | 县长 | 王小鹏 |
二、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颛顼部落在范县一带活动。历代《范县志》均记载范县为“颛顼遗都”。颛顼四传而为陆终,陆终第五子顾伯被赐己姓,封于顾(今范县一带)。尧帝之子丹朱被封于范,死后即葬于此。帝舜生于姚墟(濮州),此后长期在濮州、范县一带活动。
汉代(前206年——220年)置县。因域内有“范水”而得名,沿袭至今。
三国时期(220年——265年)属魏。
晋代(265年——420年)属东平国。
南北朝时期(420年——581年)属北魏东平郡。北齐县废。
隋(581年——618年)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县,属济北郡。
唐(618年——907年)武德二年(619年)范县改州。五年(622年)州废,复置县,属济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属濮州。
宋(960年——1279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71年——1368年)、明(1368年——1644年)属濮州。
清(1644年——1911年)雍正八年(1730年)属濮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改属曹州府。
民国(1912年——1949年)改府为道,范县属东昌道。
1949年8月,冀鲁豫行署撤销,平原省成立。范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范县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年,濮县、观朝县撤销,濮县全部并入范县,观朝县南部第三、四、五、六区的7个乡划归范县,将范县甘草堌堆乡划归寿张县,全县辖9区103个乡。县城迁至处于中心的樱桃园村。
1958年3月,撤区并乡,范县划为23个乡,辖861个自然村;9月,全县组成一个人民公社,下设10个管理区。11月,莘县撤销,除王奉、燕店两个区外,其余并入范县,范县划为16个公社,属山东省。
1964年4月,国务院为解决豫鲁两省水事纠纷,将范县及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范县县城仍在距县界5公里外的山东省莘县樱桃园乡境内,成了省界外的“孤岛”。当时县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河南范县一大怪、县城建在省界外。”还说:“山东省里有河南县,河南县里有山东乡,山东乡里有个河南村,河南村里住着山东人。”从此,河南范县县城在山东莘县樱桃园镇的“包围”下成为一块独特的“飞地”。
1983年12月,公社建制撤销,县下设乡,原12个公社除濮城公社改为濮城镇外,其余均改为乡。
1990年2月,城关镇成立。
1994年,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在金堤河以南十字坡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建设范县新城区。
1997年7月1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搬迁至新城区办公。
2005年12月,机构改革合并,孟楼乡并入龙王庄乡和城关镇。
2017年10月11日,范水办事处党工委、管委会筹备组成立。
2011年至2020年,龙王庄、高码头、王楼、辛庄、陈庄、张庄先后撤乡建镇。
2021年,范县辖8镇4乡和1办(筹):城关镇、濮城镇、王楼镇、辛庄镇、杨集乡、白衣阁乡、陈庄镇、龙王庄镇、颜村铺乡、陆集乡、张庄镇、高码头镇、范水办(筹)。
1.位置境域
范县位于黄河下游、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东接台前县,西邻濮阳县,南与山东省鄄城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省莘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0′,北纬35°50′。县境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总面积617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范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局部微有起伏,坡地、洼地相间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渐低。平均海拔49.3米,最高处辛庄镇彭楼滩区海拔54.1米,最低处高码头镇大曹庄海拔44.5米。境内土壤大体分为沙土、沙壤土、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盐碱地六类,沙、壤、黏相间分布。
3.气候环境
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
4.水文环境
范县属黄河流域,河流、沟渠较多,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黄河、金堤河、范水等。
黄河,自辛庄镇彭楼入境,至张庄镇旧城村出境,黄河(范县段)全长47公里。
金堤河,自王楼镇宋海村入境,至高码头镇曹庄村出境,全长36.07公里,是上游滑县、濮阳县及范县主要泄洪河道。
范水(原孟楼河),从白衣阁乡钱樊姜渡槽起,至高码头镇教场闸汇入金堤河,全长22.25公里,是境内最大的排水河道。
范县地下水源充足,引黄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为2—4米,含水层厚度在12至18米之间。水质除黄河背河区2公里以内为咸水区外,其余均为淡水区。
1.矿藏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炭、卤盐水等,其中,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
2.林业资源
全县林地总面积27.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7.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90万立方,森林覆盖率32%,城区绿化覆盖率38.24%,人均公园绿地9.28平方米,林业总产值30.3亿元。林地主要集中在沿黄张庄、陆集、辛庄、杨集、陈庄和高码头等乡镇。
3.水产资源
境内水系纵横,坑塘众多,盛产各种淡水鱼和莲藕。县内种植优质莲藕逾万亩,是“河南省莲藕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水产养殖有小龙虾、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等。
4.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有黄鼬、鼠、刺猬、野兔等10余种。鸟类有白鹭、麻雀、喜鹊、水鸭、杜鹃、燕子、啄木鸟等20余种。
六、民族
范县有回族、苗族、壮族、满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7个,系多民族融合地。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7.4%;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2%、4.2%、10.4%;三次产业比为10.9:44.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