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范县城区绿道系统规划(2023-2035年)》 主要内容(批前公示)
一、规划范围
北至范县行政区划边界,南至濮范高速公路以南500米,东至德上高速,西至丹水以西1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3.3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23-2035 年,规划近期为 2023-2028 年,规划远期为2029-2035 年,展望至2050年。
三、规划目的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展现“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县、河南省新型化工基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绘就“碧道林盘,水绿范城”的中原画卷,推进范县高品质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及相关成果纳入范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四、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
(5)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7) 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城建[2002]240号)
(8) 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
(9) 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
(10) 建设部:《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2016年版)
(11) 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
(12) 国家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3) 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51190-2016)
(14)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10.11)
(15) 建设部:《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5)
(16) 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
(17) 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2010)
(18) 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建城[2016]235号
(19)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试行)》
(20)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 年)
(21) 《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
(22) 《河南省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豫建行规〔2022〕2号)
(23) 国家和地方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划计划等
五、规划目标和指标
规划目标:契合“两带、两轴、三心、四区”的城区空间格局,打造优质国家园林县城,强化水美范县文化内涵,以蓝绿资源为基底,有机串联郊野农林资源与历史文化遗迹点、居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提效公共交通,提质步行环境,将范县城区绿道打造为有景致、有温度、有趣味的环城郊野绿道、特色景观绿道和林荫共享街道。
规划指标: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5.6公里,中心城区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 90%
六、规划定位
引领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和公共服务廊道;
普惠民众,激发创新活力的健康城市脉络;
高品质城市文化空间培育的绿色基底。
六.绿道网总体规划
形成“范水为邻,南北双环;主道均布,稳静步行”的中心城区绿道布局结构。中心城区绿道总长165公里。
范水为邻,南北双环:强调范水绿道的中央统领功能,南北分别串联郊野生态农园环和中央绿道环。借用金堤河、范水、丹水、近城高速绿带规划一条长约31公里的环城绿道,串联付亭村金堤河森林康养公园、冀鲁豫红色教育基地、七里堂沟麦田创意园、北杨寺稻耕农业科技园、王庄湿地公园、范庄金堤河湿地公园等近郊生态农园,形成区域级生态游憩环廊。城区内依托中央绿轴、铁路绿带、金堤大道林带构建中央绿道环,串联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绿色高效、步行可达的公共服务环廊。
主道均布,稳静步行:强调骨干绿道的链接与服务效能,均衡布局主绿道,分别在中央绿道环的东西两侧利用铁路绿带、十字坡沟、烟墩干渠等构建两条新区宜居绿道环,串接城市级、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和绿色文化资源。北部工业区利用校杨沟、烟墩干渠等构建工业新睿绿道环。南部利用范水故道、大屯沟等构建新城休闲绿道环。依托德政街设立一条特色主题共享街,串联城区3条主要绿道环。结合城市交通干道、街区规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将居民步行适宜活动范围划分十八个步行岛。选取景观性道路,辟通背街小巷和公共通道,构建尺度宜人、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圈网络。
七、绿道分级与分类规划
1、绿道分级规划
(1)区域级绿道
区域级绿道共5条,沿区域和县域河流滨岸带和高速绿带布设对外通道,长度总计42.1公里,分别为金堤河绿道、丹水绿道、南外环绿道、范水绿道和烟墩干渠-郭庄沟绿道。
(2)城市级绿道
城市级绿道共11 条,沿城市滨水岸线、中央绿轴及景观和形象大道,长度总计 51.4公里。包括校杨沟绿道、十字坡沟绿道、烟墩干渠绿道、中央绿轴Ⅰ绿道、中央绿轴Ⅱ绿道、顾城路绿道、汤台铁路绿道、金堤路绿道、德政街绿道、十字坡大道绿道、南部新城环绿道。
(3)社区级绿道
社区级绿道共32条,长度总计70.3公里。沿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公共通道设置,连接区域级绿道、城市级绿道以及18个步行岛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社区和绿色景观资源。
表1:范县城区绿道分级汇总表
2、绿道分类和断面规划
1)道路型绿道
(1)道路型绿道适用范围和分布
道路型绿道适用于城区内借用城市道路建设的以休闲功能为主导,兼具通勤功能的混合型绿道,以城市级和社区级绿道居多,长度总计59.0公里。包括德政街(迎宾大道-烟墩干渠)、十字坡大道(安泰路-南环路)、纬八路(西外环-经九路)、安泰路(范水-怡苑路)、杏坛路(范水路-黄河路)、黄河路(迎宾大道-惠民街)、惠民街(德政街-金堤大道)、人民大道(范水路-安泰路)、芦花街(睦邻街-中央绿轴I)等。
(2)道路型绿道断面规划
用地较宽裕的道路型绿道,建议采用绿化带对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进行隔离,同时绿化带分隔段可设置坐椅等休息设施。用地较为局促的道路型绿道,建议采用道路隔离设施,如:隔离栏、隔离柱等,或是采用不同铺装材质做提示引导。
2)公园型绿道
(1)公园型绿道适用范围和分布
公园型绿道适用于城市公园中新建园路或借道现状园路,以游憩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通勤、生物栖息和文化保护功能的绿道。此类绿道在城市公园或带状绿地中应用较多,以城市级绿道居多,长度总计20.9公里。包括中央绿轴I绿道、中央绿轴II绿道、市民公园、德政公园、杏坛公园内绿道以及带状公园绿道等。
(2)公园型绿道断面规划
城市级公园型绿道,建议单独设置骑行道和步行道。社区级公园型绿道,建议不单独置骑行道和步行道,合并使用,设置隔离措施,并全线配套服务设施。
3)滨水型绿道
1)滨水型绿道适用范围和分布
滨水型绿道适用于为市民提供步行、康体健身、游憩娱乐等开敞场所的城区和近郊滨水开放空间。结合城水关系,滨水型绿道分为城市滨水型绿道和郊野滨水型绿道。其中,城市滨水型绿道包括十字坡沟绿道、烟墩干渠绿道、范水绿道城区段、校场沟绿道;郊野滨水型绿道包括金堤河绿道、丹水绿道和范水绿道郊野段。滨水型绿道总长55.1公里。
2)滨水型绿道断面规划
滨水型绿道建议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独立设置,引导行人与自行车各行其道,保障通行安全。
4)防护绿地型绿道
防护绿地型绿道适用于汤台铁路绿道和南环路绿道,总长1.5公里。绿道断面构成一般采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以骑行为主。
5)田园型绿道
1)田园型绿道适用范围和分布
田园型绿道适用于范县近郊农园、林地内以生态科普、郊野休闲为主导功能的绿道,以区域级绿道居多。涉及的绿道包括丹水绿道、金堤河绿道、南环路绿道(北杨寺稻耕农业科技园段),总长10.5公里。
2)田园型绿道断面规划
田园型绿道建设多利用现状田埂路、机耕路,建议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并设置,骑行为主。
见附图08。
八、绿道设施规划
1、绿道游径系统规划
1)绿道游径宽度
不同类型绿道游径宽度应根据绿道使用频率,因地制宜、灵活控制,绿道游径宽度应符合下表1规定。单向设置自行车道时,其一条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1.5m,两条车道不应小于 2.5m;双向设置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3.5。绿道与城市桥梁、隧道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小于 2m,且自行车道、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通过防护栏进行隔离。
表2:绿道游径参考宽度
2)游径侧向安全净宽
有条件的地段宜尽量做到游径与机动车道相对独立设置。游径距离建筑、围墙、柱、绿化等障碍物的净距应保持0.2米以上。
3)游径安全隔离设施
绿道与机动车道间应设置有效的隔离设施或标志,隔离绿带宽度不宜小于1 m。当绿道与机动车道隔离宽度小于1m时,应设隔离墩或护栏作安全隔离。在无法设置硬质隔离的路段,绿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交通标线,绿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应采用白色实线分隔,禁止机动车压行绿道。当运行车速为 50 km/h 的机动车道路不具备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等隔离设施的设置条件时,与绿道不得共板设置。在宽度大于3m的绿道入口处应设置阻车桩以阻止机动车驶入绿道。
4)绿道游径坡度
绿道游径纵坡宜尽量与现状自然地形相结合,横坡宜坡向绿化带。针对不同类型的绿道游径,其横、纵坡的设计范围可按照表3的相关要求。自行车道坡度大于等于2.5%时,应按表3规定限制坡长。
表4:绿道游径横、纵坡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表4:绿道游径坡长规划设计要求一览表
2、绿道绿化规划
1)绿道绿化带宽度
城区内绿道两侧绿化带宽均不应低于2米,即应至少可以种植一排行道树。有条件的地段可结合用地条件适当放宽。郊野绿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均不应低于10米。承担生物迁徙功能的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20米。
2)绿道绿化系统种植要求
(1)道路型绿道
在植物选择上可根据绿道氛围和道路功能营造,选择适宜的植物配置,适地适树,形成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致的绿荫廊道。
(2)滨水型绿道
沿滨岸栽植固坡涵养能力强的树种,引入具有范县地域文化特色和农业品牌的成规模、高品质的花卉彩叶植物,增花添彩,发挥滨水绿道的生态和文化展示功能。
(3)公园型绿道
公园型绿道道植物景观应与公园内部景观、植物种类等协调统一,强调公园景观林带的生态功能,以复层植物群落配置的方式营造混交林。
(4)防护绿地型绿道
防护绿地型绿道植物种植应以大乔木景观为主,加以灌木和地被点缀,呈现节奏与韵律的视觉感受。
(5)田园型绿道
田园型绿道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造,应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植物选择以体现田园乡村特色的当地乡土植物为主。
3、绿道设施规划
(1)一级驿站
规划一级驿站共13 处,其中,郊野段4处,城区段9处,作为绿道核心服务功能,承担游客集散、旅游度假、商业服务、文化展示与体验等功能。原则上区域级绿道或城市级绿道沿线每5km-10km 设置一处,单体占地不宜超过1500㎡。
(2)二级驿站
规划二级驿站共29处,其中,郊野段5处,城区段24 处,作为绿道服务次中心,承担商业服务、休憩娱乐、文化展示与体验和交通换乘功能。绿道沿线每1km-5km设置一处,单体占地不宜超过1000㎡。
(3)三级驿站
规划三级驿站52处,其中,郊野段7处,中心城区45 处。绿道自行车道沿线宜每 500m设置一处,步行道沿线宜每 250 m 设置一处,小型化,便利化。此外,绿道环线可结合公交站、停车场地、公共卫生间灵活设置三级驿站多处。
表5:范县城区驿站规划情况表
九、步行岛规划
18个步行岛规划见附图12-29。
十、分期建设规划
1. 分期建设目标
1)近期(2023-2028 年)
近期以中心城区绿道为建设重点,初步建构中心城区骨干绿道网,并结合城市人口高密度分布区域重点建设部分区域绿道,并配套相关绿道设施。
2)远期(2029-2035 年)
远期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绿道和近郊绿道,结合绿道建设进度,配套建设绿道网各类服务设施,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提升范县在濮阳市乃至河南省的竞争力。
2. 分期建设指标
1)规划近期建设绿道总长43.7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15.8公里,城市级绿道17.65公里,社区级绿道10.25公里;一级驿站6个,二级驿站12个,三级驿站20个。
2)规划远期建设绿道总长49.1公里。其中,区域级绿道22.1公里,城市级绿道15.6公里,社区级绿道11.4公里。一级驿站7个,二级驿站17个,三级驿站32个。
附图:
01区位分析图
02城区绿道现状图
03与区域旅游通道和资源对接图
04绿道网布局结构图
05十八个步行岛
06绿道分级规划图
07绿道分类规划图
08绿道断面规划图
09绿道设施规划图
10近期建设规划图
11远期建设规划图
12杏坛步行岛规划
13文体步行岛规划
14北杨铺步行岛规划
15王庄步行岛规划
16中央公园步行岛规划
17北辛庄步行岛规划
18益民步行岛规划
19清风步行岛规划
20金水步行岛规划
21义和庄步行岛规划
22能源步行岛规划
23校场步行岛规划
24科创步行岛规划
25白衣阁步行岛规划
26板桥步行岛规划
27徐楼步行岛规划
28南五村步行岛规划
29小屯村步行岛规划